《凪的新生活》:“阅读空气”背后 | 木戈手机站

木戈手机站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攻略 » 《凪的新生活》:“阅读空气”背后

《凪的新生活》:“阅读空气”背后

图|豆瓣

文|海蓝CC

“人生最重要的结局是:我们终有一天,要学会和自己平凡不完美的父母达成和解。我们终有一天,要学会和自己、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。无论它在你看来美丽,或丑陋。”

——北野武

最近重刷《凪的新生活》,这部剧改编于日本人气《风平浪静的闲暇》,自上映以来,收获一大波好评,豆瓣上高达9.3分。无论是剧中台词,或是女主人的共鸣,不经意间,产生这样的感觉:那一刻,仿佛看见了自己。

《凪的新生活》讲述了28岁的大岛凪,以她为主,延伸出她的生活以及原生家庭的羁绊。前半段大岛凪作为职场上的“老好人”的代表,她生活的本领就是“察言观色”,在令人窒息的氛围里苟延残喘。直到有一天,无意中听到男朋友对别人吐槽说,他根本不喜欢她,土气、抠门,在一起只是因为那方面比较和谐而已。本来压抑的凪,在听到这一切后彻底崩溃晕倒了。生了一场病后,辞了职,搬了家,带着少量的物品,来到乡下,给自己一个假期,然后开始新的生活。

到了剧情下半段,慢慢的我们会发现,凪的讨好与压抑的性格,其本源来自于童年早期与母亲的相处模式。重置人生,放下感情、生活物品,始终放不下的是家庭的羁绊,在凪终于找到自己的梦想,并决定实现梦想时,却因为母亲的要求,最终在母亲与梦想中,她选择了母亲。同时也开始审视自己,不再以母亲的期待而活,接纳真实的自己,开启了一段真正的成长之旅。

凪生活中的坚持和挣扎经历,戳痛了很多人的心,在人生的奋斗路上,我们总是这样安慰自己:谁不是一边沮丧崩溃,又一边坚持着。但有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想: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比我快乐?为什么付出比接受容易?为什么我和亲人感觉不亲近?我缺少了什么?

之前同朋友聊天探讨起这个话题:如果小时候,爸妈能够多给我一些关注和爱,或许我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。生活中应该有不少人同朋友的想法一样,反观上一代的教育,更多的是,吃饱穿暖,听话,好好读书,小孩子那有什么感受。在进入社会后,总觉得缺少了什么?比如,在人际交往方面,在婚姻感情上面,情绪表达方面……总有一种缺失的困扰。

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•温尼科特就曾说过:扶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,可与他人形成健康链接的成年人,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、共情和持续关注作为燃料。

而缺失这种必要的情感链接,孩子或许还会成功,但会觉得自己内心空虚,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,他们苦恼而针扎,却没人看得到。

《凪的新生活》整部影片,围绕氛围,“阅读空气”开始,“阅读空气”是日语里的一个特有说法,它的意思很简单,就是“察言观色”。剧中女主凪和男主慎二都是“阅读空气”的受害者。这种过度察言观色的迎合讨好型性格,多少都有早期情感忽视过的经历。

“情感忽视”由美国心理学家乔尼丝•韦布提出,他认为,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或多或少,或大或小都曾被父母忽视过,而这些忽视将影响一个人的自尊、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
韦布博士在《被忽视的孩子》中,针对“情感忽视”这一问题,20年来专注该领域的研究和咨询,深度结合依恋理论和情商理论,为我们剖析了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。

接下来,我将以《凪的新生活》为例,结合书中的观点,以“情感忽视”来探讨,剧中人物的生活与情感所带来的影响,在最后部分浅析作为成年人,又如何疗愈曾被忽视的自己。

一、“情感忽视”的孩子,假面背后,隐藏真我,无法建立情感的链接

①.面具下,情感的缺失

她是自然卷,却要每天花一个小时,把头发拉直才会出门见人;男朋友是公司同事,却不愿与她公开关系;没有朋友,不懂得与人如何相处,和同事吃饭总是随声附和;

影片开头,我们看到习惯性讨好的凪,性格懦弱,被欺负忍耐,无法拒绝,即使不满,她也不会说;她想要的,也不敢去争取。在察言观色和被动迎合的假面下,小心翼翼的生活。

假面,在心理学上称“人格面具”,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。人格面具,通过我们的身体、语言、衣着、装饰等来体现,以此告诉外界,我是谁,用人格面具来表现理想的我。

男主慎二,是人格面具的高手,他以主动操纵“空气”在职场风生水起,是公司的优秀员工,在家族里,是活跃气氛的积极份子,面具下的他,早已失去自我。

鲁迅说:面具戴太久了,就会长在脸上,再想揭下来,除非伤筋动骨扒皮。

慎二由于太会操纵“空气”,导致其成为“空气”的奴隶,任何场合他一定要占据上风成为“制造空气”之人,绝不允许自己陷入被动的“空气”中。在意识到凪离开他的生活后,在街上崩溃大哭,明明心里喜欢凪,却又说不出口,在第二次见面后,又忍不住刻薄打压喜欢的人。这种幼稚的小男生以作弄人来吸引喜欢的人的方式,把凪推得离他越来越远。慎二无法面对真实的情感,所以造就的矛盾拧巴的性格,同样的,他也在用这种扭曲的情感,逃避那个情感冷漠的家。

②.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,无法建立情感的链接

一次意外,凪来到酒吧兼职当酒保,本以为是轻松的工作,可她却发现面对那些来酒吧喝酒解闷的客人,她不仅找不到话题,在被动与人聊天时,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话题终结者。

人家问她:懂足球吗?

她回答:不了解。

……

人家问她:你喜欢什么歌?

她很抱歉的回答:完全不听音乐。

……

搭不上话的她,买了三本书《关键对话》《一分钟会话上手》《会聊天和不会聊天的人》,希望能够接上客人提出的话题,犀利的老板娘却一句话戳破了她真正的问题:你只顾着看对方的脸色,完全不主动聊任何话题,其实最关键的原因是,你对对方不感兴趣。

回顾前几集,我们不难发现,其实凪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兴趣,在几乎所有需要交流回应的场合,都会在她脑海中出现类似ABC的选项,而疲于应对,期待说出别人认可的回答。

小时候,凪妈煮了玉米棒让她吃掉,但凪有密集恐惧症,闭着眼睛不敢直视,可妈妈不问原因,拿起玉米就直接倒进了垃圾桶,并说:好可怜的玉米啊,都被小凪害死了。从这以后,在妈妈面前,凪都装出爱吃玉米的样子。

小时候犯错被长辈“情绪惩罚”的人,长大后通常对别人的态度过度敏感,别人不高兴,首先联系到自己,害怕不被认可,害怕被拒绝,然后陷入自己的负面情绪,这过程中的焦虑与担忧才是最大的问题,不仅仅占据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,还导致内在虚耗,最后却无法真实接触和面对人群。

二、情感忽视,家庭中的荒漠,情感的“桶”为什么装不满

心理学上有个词,家庭代际创伤,是指在一个家庭中,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的心理创伤。

荣格说:这是因为那些保留于我们意识中的创伤并未被解决,所以它才会像“命运”一般重现于我们的生命中。

情感的轮回,自恋与控制

自恋的母亲将自己的女儿,视为自我的反映和延伸,而不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他者。

传统观念里,母亲都是慈爱、温柔的,在凪妈出现的第一个镜头之前,我们听到的是从远方电话里传来的声音,以及凪脸上紧张的表情,随后一个特写嘴巴的镜头,凪妈说:“你有好好的吗你有好好打扮自己吗?该不会顶着那个见不得人的发型外出吧!”听到这句,凪不由得看看周围,生怕母亲就在眼前。只听到母亲要来,就已经紧张得不行,而且自己糟糕的样子,只会让她更讨厌自己。从一通电话,可以看出,这种无形的控制,虽然远隔千里,但凪对母亲只有莫大的压力,这沉重的爱,压的凪无法呼吸。

凪在单亲家庭长大,很小的时候,爸爸欠了赌债就再也没有回来。母亲含辛茹苦的把她养大,同时也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。

在与家人和邻居相处时,凪妈同样不知如何与人相处,她厌倦这种糟糕的生活,但那个符合讨好的氛围让她想要逃离。这一段不难看出凪妈在生活中的针扎与痛苦,但她无力面对,她希望凪能找个稳定的工作,有个幸福的婚姻,然后快把她也带出这个地狱。

这里所隐藏的身份角色的错位,凪妈把凪当作自己困苦人生的救命稻草,把自己本该承受的责任转嫁于比她还要弱小的凪,所以凪妈对凪的爱与控制,根本上是希望把女儿塑造为她期望的样子,并最终弥补她情感的缺失与安全感。年幼的凪,难以承受妈妈沉重的爱,并把妈妈的不满内化为自己不够好,所以一直努力迎合、讨好。

韦布博士在《被忽视的孩子》一书中写到:在家庭中,承受着情感忽视的人,也就不难发现,同样的情绪问题也会体现在父母的生活里,也就是说情感忽视,它会自我传播。即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,会形成一个对他们自己以及他们的情绪盲点,当他们成为父母,他们不明白自己孩子的情绪,他们抚养的孩子都会有相同的盲点,继而重蹈覆辙。

影片中的凪从母亲处开始认识自己,接纳真实自己。心理学意义上的原生家庭和童年创伤,意义也在于通过了解他们,来了解自己,接受真实的自己,从而拥有更完善的人格。影片最后凪决定不在背负母亲的期望,她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。

三、如何疗愈自己的“情感缺失”

1.学习自我关注

将自己放在首位,在照顾他人之前,先照顾好自己。就如在飞机安全通知中,乘务人员会提醒大家,先戴好自己的面罩,再去帮助别人,如果你自己都呼吸困难,就没法帮助别人戴好面罩。生活中也一样,只有你稳定,坚如磐石,你才能更好的帮助别人。发现自己的好恶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学会拒绝。有时候你需要拒绝别人,才能给自己点空间,去重视自己的快乐和娱乐。

2.提高自我约束能力

每个人都有兴趣和偏好,喜欢做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,同样每个人都有一些应该做,必须做的事情。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,自我约束力差,大多表现为拖延,明知可以做得更好,却难以突破,从而给自己和生活带来困扰。

在毛姆的《月亮与六便士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为了使灵魂宁静,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不喜欢的事。

所以,提高自我约束就是:让自己做不想做的事,和停止做你不应该做的事。

3.学会自我安慰

每个人都有情绪和不快,总希望在别人处得到安慰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不快乐,因为我们都把快乐依赖在了别人身上,这个别人可能是老公、孩子、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,那如果换一个角度,让我们先拥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,而不是依赖于外界的给予,是不是生活会不一样呢?

让自我安慰变成有意义,有目标的努力,可以伴随你不断成、变化,当你愈发擅长自我安慰,你会发现自己变成了更为镇静的人,你会更有控制感,也更加自在。

4.自我同情

一个不懂“自我同情”的人,一定比其他人背负得更多。

心理学家克里斯汀•聂夫提出了“自我同情”这个概念,希望人们可以像对待自己的朋友那样,友善接纳、充满爱地对待自己。当我们学会了“自我同情”,就可以带着关心和理解去面对自己的错误,而不是一味地自责,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自己。

5.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

人都会犯错误,都有缺点。

那些总是希望自己是好的,不允许自己身上有不好的特质,这种不允许往往会形成一种限制,一种压抑,这种刻意追求的好,逃避坏,最后并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,而是成了离好越来越远的“假好人”。

允许自己犯错,接纳不完美的你,接纳一个有优点也有缺陷,有赢有输,有敏感但坚韧的你,这才是一个完美的,与自己充分链接的你。

结语:《凪的新生活》是一部治愈心灵的电视剧,当看见那个充满勇气,接纳生活的不完美,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开启新生活的凪时,是感动的。没有谁是一座孤岛,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自全。

人生解密的钥匙,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中,但前提是,你足够渴望,足够想要,每个人的选择,成就了最终的自己。

猜你喜欢
本类排行